某夜作歌

云溪老子不能寝,雨疏于漏风如死。
夜黑压屋摇深海,我床一粒古芥子。
浓霜簌簌自心生,灯光瑟瑟四逃避。
我将一叹奔殷雷,溃此朽灰万物事。
匹马少年飞奇鬃,神峭如剑柔如水。
牵星喝月不能顾,人间鸡狗天下士。
兰蕙之佩珠玑冠,筼筜之节气虬盘,夜明之目光烨然;
夫何一至于此,老夜如尸卧坟坛。
酒如炭烙炙肠肝,歌如堕铁碎玉盘。
明朝雪满山阴路,馀勇尚能搏兔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失眠的夜晚,诗人通过一系列强烈的意象表达内心的压抑与挣扎,同时穿插着对青春活力的追忆,形成强烈反差。

开篇用"雨疏风死"的窒息感营造压抑氛围,把黑夜比作摇晃的深海,自己的床则像一粒渺小的芥子,突出人在环境中的无力感。"浓霜从心生"这个反常识的描写,生动表现了内心蔓延的寒意。

中间突然转入对少年时代的回忆:骑着飞鬃烈马的少年,兼具锋芒与柔情,不屑世俗规矩。三个排比句用"兰蕙佩饰""竹节般气概""夜明珠般的目光"勾勒出曾经光彩照人的形象,与现在"老夜如尸"的颓唐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

结尾用"炭烧酒""碎铁歌"这样带着痛感的意象,展现借酒消愁的激烈方式。最后两句突然转向黎明,在绝望中透出一丝倔强——即便衰老,仍保留着与命运周旋的余勇。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力量的拉扯:一方面是现实如棺材般的沉重压迫,另一方面是记忆中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形象。这种强烈反差揭示了人到中年后,理想被现实消磨的普遍困境,而结尾的"搏兔"宣言又让全诗在颓废中迸发出不肯认输的生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