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少傅徐公挽词(文靖父)
德公住襄阳,梅福逃吴市。
往迹久复湮,高风在天地。
徐公本南州,阀阅自前世。
黄琬器夙成,黔娄孝天至。
三年诏狱冤,万里儋州泪。
破浪鲸不奔,开山虎旋逝。
由也能尽思,参乎真养志。
孝哉闾里称,远近辞不二。
推财见薛包,起废惭郑吏。
却曲变周行,奫沦免深济。
荆溪隐在渔,把钓本无意。
山风与海月,洒落见胸次。
连城蒙在璞,廊庙登主器。
台斗司具瞻,霖雨望皆慰。
郊原沐涣汗,石兽瞻赑屃。
我生苦太晚,不及仰光霁。
宰树封已勤,生刍奠靡致。
东望瑞云山,怀人涕空泗。
往迹久复湮,高风在天地。
徐公本南州,阀阅自前世。
黄琬器夙成,黔娄孝天至。
三年诏狱冤,万里儋州泪。
破浪鲸不奔,开山虎旋逝。
由也能尽思,参乎真养志。
孝哉闾里称,远近辞不二。
推财见薛包,起废惭郑吏。
却曲变周行,奫沦免深济。
荆溪隐在渔,把钓本无意。
山风与海月,洒落见胸次。
连城蒙在璞,廊庙登主器。
台斗司具瞻,霖雨望皆慰。
郊原沐涣汗,石兽瞻赑屃。
我生苦太晚,不及仰光霁。
宰树封已勤,生刍奠靡致。
东望瑞云山,怀人涕空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徐公(文靖父)而写的挽词。全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徐公的生平事迹,赞颂了他的品德、孝道和为官清廉的形象。
诗的开头提到德公和梅福两位历史人物,他们虽然隐居或逃避现实,但高风亮节流传后世。这里作者用他们来衬托徐公的品格同样高尚。
接着,诗中描述徐公出身名门,自幼聪慧(黄琬器夙成),孝顺至极(黔娄孝天至)。他曾因冤案被关押三年,又远谪儋州(今海南),经历坎坷,但他始终坚守正道。诗中用“破浪鲸不奔,开山虎旋逝”比喻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最终离世的遗憾。
徐公的孝道和品德广受赞誉,邻里称颂他“孝哉”,远近无人不服。他像薛包一样慷慨助人,像郑吏一样清廉正直。即使隐居荆溪钓鱼,也并非刻意追求隐逸,而是自然流露的淡泊心境。他的胸襟如“山风与海月”般开阔明朗。
后半部分写徐公的才华和功绩。他像未经雕琢的璞玉,最终成为朝廷重臣(廊庙登主器),像台斗星一样受人仰望,像及时雨一样造福百姓。他的德行让郊原焕发生机,连石兽(赑屃)也为之动容。
最后,作者表达遗憾:自己出生太晚,未能亲见徐公的风采。如今徐公已逝,坟前树木茂盛,自己却无法亲自祭奠。遥望东方的瑞云山,只能空自流泪怀念。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塑造了一位德才兼备、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初心的贤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徐公的敬仰和深切怀念。语言虽含蓄,但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一位真实可敬的长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