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龙泉寺
溽暑郁我怀,携朋寻高爽。
出城见南山,幽况夙所赏。
龙泉久神异,风雨灵泽广。
别来二十年,老健喜重往。
密树结层阴,峭壁当沆漭。
㟏岈䆗窱入,薜萝分披上。
蹑翠陟其巅,大千指诸掌。
法王宝地尊,霞光罗万象。
景趣犹如昔,理会顿殊曩。
探无悟无极,阅有谢有攘。
临兹诸缘空,耳目余清响。
留连恣遐瞩,浩浩神气朗。
桃源勿劳思,舍此将焉访。
出城见南山,幽况夙所赏。
龙泉久神异,风雨灵泽广。
别来二十年,老健喜重往。
密树结层阴,峭壁当沆漭。
㟏岈䆗窱入,薜萝分披上。
蹑翠陟其巅,大千指诸掌。
法王宝地尊,霞光罗万象。
景趣犹如昔,理会顿殊曩。
探无悟无极,阅有谢有攘。
临兹诸缘空,耳目余清响。
留连恣遐瞩,浩浩神气朗。
桃源勿劳思,舍此将焉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酷暑中约朋友去南山龙泉寺避暑散心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与禅意的感悟。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出游原因(前4句):夏天闷热让人心烦,于是约朋友去南山寻清凉。这里点出南山和龙泉寺是作者一直喜欢的地方。
2. 重游见闻(中间12句):
- 先写龙泉寺的神奇传说(风雨灵验),以及二十年后再来的欣喜。
- 接着用"密树""峭壁"等词描绘沿途景色:茂密树荫、陡峭山崖、蜿蜒山路、垂挂的藤蔓,就像一组移动的风景镜头。
- 登顶后视野豁然开朗,能看到整个大千世界,寺庙在霞光中显得庄严神圣。
3. 心灵感悟(后8句):
- 虽然景色依旧,但这次有了新领悟:在静谧中参透"无"的玄妙,在观察中放下执念。
- 身处此地感觉所有烦恼都消散了,只剩下清风鸟鸣的自然声响。
- 最后感慨:在这里身心舒畅,根本不用幻想什么桃花源,这就是最好的去处。
诗歌亮点:
- 画面感强:从进山到登顶的描写像导游一样带着读者游览。
- 对比巧妙:用酷暑的烦躁反衬山中的清凉,用二十年的变化衬托寺庙的永恒。
- 哲理自然:把禅意感悟融入游记,不刻意说教,最后"桃源勿劳思"的结论水到渠成。
全诗通过一次夏日郊游,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以及在清净环境中获得心灵解脱的过程,语言清新又富有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