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月度新自金陵归,以《青溪集》示我,感赋

青溪路。
记当日、年少嬉游处。
覆舟山畔人家,麾扇渡头士女。
水花风片,有十万珠帘夹烟浦。
泊画船、柳下楼前,衣香暗落如雨。
闻说近日台城,剩黄蝶濛濛,和梦飞舞。
绿水青山浑似画,只添了、几行秋戍。
三更后、盈盈皓月,见无数精灵含泪语。
想胭脂井底娇魂,至今怕说擒虎。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南京青溪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战乱前后南京城的巨大变化,充满了深沉的亡国之痛。

上片回忆战前南京的繁华景象:开篇"青溪路"三字直接点明地点,接着用"年少嬉游处"带出轻松愉快的回忆。覆舟山边的民居、渡口往来的士女、"十万珠帘"的热闹街市,这些细节生动再现了南京往日的富庶。特别是"衣香暗落如雨"这个比喻,把游船上仕女们衣袂飘香的场景写得既唯美又含蓄。

下片笔锋陡转,描写战后凄凉:台城(南京古称)如今只剩蒙蒙黄蝶,像梦境般虚幻。"绿水青山"看似依旧美丽,却多了几行戍边士兵,暗示战乱未平。最震撼的是"三更后"的想象:月光下无数冤魂含泪诉苦,连当年投井自尽的妃子(胭脂井典故)的亡魂,至今都害怕提起擒虎将军(指攻破南京的将领)。这些超现实的描写,把战乱的残酷推向了极致。

全词艺术特色鲜明:通过"十万珠帘"与"几行秋戍"、"衣香如雨"与"精灵含泪"的强烈对比,形成巨大情感张力。用黄蝶、皓月等柔美意象反衬残酷现实,更显哀婉动人。最后借古井冤魂的恐惧,将对战争的控诉推向高潮,展现了词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