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熊宪使韩宪使张助甫潘参何国珍水部吴约卿侍御寻三游洞分韵四首 其一
群峰斜枕郡城楼,石洞高悬最上头。
秀削芙蓉天外出,青连云树镜中浮。
涛声东注翻巫峡,雨色西行暗楚丘。
鸥鸟狎人闲自舞,亦知吾意已灵舟。
秀削芙蓉天外出,青连云树镜中浮。
涛声东注翻巫峡,雨色西行暗楚丘。
鸥鸟狎人闲自舞,亦知吾意已灵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寻访三游洞的壮丽画卷,语言生动形象,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首联"群峰斜枕郡城楼,石洞高悬最上头"开篇就很有气势。诗人用拟人手法,说群山像斜靠在城楼上一样,而三游洞则高高悬挂在群山的最顶端。这样的描写让静止的山水有了动态感,也突出了三游洞的险峻位置。
颔联"秀削芙蓉天外出,青连云树镜中浮"继续用比喻手法写景。把山峰比作出水芙蓉,既写出了山势的秀丽挺拔,又暗示了水边的环境。后一句说青山和云树倒映在水中,就像浮现在镜子里一样,画面感很强。
颈联"涛声东注翻巫峡,雨色西行暗楚丘"笔锋一转,由视觉描写转向听觉和整体氛围的渲染。江水向东奔流的声音仿佛要撼动巫峡,而西边飘来的雨云让楚地的山丘变得昏暗。这两句通过声音和光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雄浑苍茫的意境。
尾联"鸥鸟狎人闲自舞,亦知吾意已灵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鸥鸟亲近人类,悠闲地飞舞,似乎也懂得诗人想要乘舟远游的心意。这里把鸥鸟拟人化,既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首诗就像一幅山水长卷,从远山到近水,从视觉到听觉,层层递进,最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作结。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不仅能看见美景,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灵动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