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鑑
宝鑑鸾沉影,仙軿凤翼辀。
腰轻时待舞,眉细不藏愁。
洛馆迷罗袜,秦桑露桂鉤。
电微开笑厌,珠滑入歌喉。
百子宫池暮,千丝越纲稠。
生香徒辟恶,织草未蠲忧。
烛短鸳鸯被,更兰翡翠帱。
月寒喧药杵,海阔漾霞舟。
公子常逢燕,星姬镇问牛。
彫胡容一荐,沟水自分流。
腰轻时待舞,眉细不藏愁。
洛馆迷罗袜,秦桑露桂鉤。
电微开笑厌,珠滑入歌喉。
百子宫池暮,千丝越纲稠。
生香徒辟恶,织草未蠲忧。
烛短鸳鸯被,更兰翡翠帱。
月寒喧药杵,海阔漾霞舟。
公子常逢燕,星姬镇问牛。
彫胡容一荐,沟水自分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华丽而略带哀愁的宫廷生活画卷,通过一系列精致意象展现女子在富贵环境中的复杂心境。
开篇用"宝鑑鸾沉影"(宝镜映出鸾鸟低垂的影子)和"仙軿凤翼辀"(凤凰装饰的华美车驾)营造出奢靡氛围,但"眉细不藏愁"暗示主人公表面风光下的忧郁。诗人用"洛馆迷罗袜"(洛阳宫苑中迷失方向的丝袜)、"秦桑露桂鉤"(桑树上的露珠与金钩)等细节,展现宫廷生活的精致与迷失。
中段通过"电微开笑厌"(淡淡笑意中带着厌倦)、"珠滑入歌喉"(歌声如珍珠般圆润)等矛盾描写,表现女子强颜欢笑的无奈。"百子宫池暮"到"织草未蠲忧"则用繁复的丝织品比喻剪不断的愁绪,说明物质享受无法消除内心苦闷。
结尾处"烛短鸳鸯被"、"月寒喧药杵"等意象,通过短暂的烛光、寒月下的捣药声,暗示时光流逝与孤寂。最后两句"彫胡容一荐,沟水自分流"(精美的食器盛着饭菜,沟水却各自分流),以分流的沟水象征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点明宫廷华丽表象下的孤独本质。
全诗像一组精雕细琢的宫廷剪影,用珠宝、丝绸、鸾凤等华丽意象反衬人物内心的空虚,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手法。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