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妾家南海傍,青春兰芷香。
堕马梳成吴后髻,织腰学作楚宫妆。
自别阿郎难记时,空帷不复整蛾眉。
春风白昼帘不卷,紫燕双飞高下窥。
错问阿郎郎不语,对镜两人空泪垂。
不见十年颜色老,落花满地伤怀抱。
妾上高楼望楚云,郎在湘江怨芳草。
堕马梳成吴后髻,织腰学作楚宫妆。
自别阿郎难记时,空帷不复整蛾眉。
春风白昼帘不卷,紫燕双飞高下窥。
错问阿郎郎不语,对镜两人空泪垂。
不见十年颜色老,落花满地伤怀抱。
妾上高楼望楚云,郎在湘江怨芳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痴情女子的故事,用第一人称"妾"的口吻诉说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孤独。
开篇女子自述住在南海边,年轻时像兰花一样芬芳美丽。她精心打扮自己,梳着流行的堕马髻,学着楚宫美女的细腰装扮,暗示她曾是个注重仪容的俏丽女子。
但自从丈夫("阿郎")离开后,她完全没了梳妆打扮的心思。春风和煦的白天也懒得卷起帘子,只有屋檐下的紫燕成双成对地飞过,衬托出她的形单影只。这里用"紫燕双飞"反衬女子的孤独,燕子都能成双,人却分离。
最动人的是她产生幻觉,对着镜子仿佛看见丈夫站在身后,可问话得不到回应,镜中只有自己流泪的身影。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思念成疾的心理状态。
十年过去,青春消逝如满地落花。她登上高楼眺望丈夫所在的楚地,想象丈夫此刻也在湘江边望着芳草思念她。结尾的"怨芳草"很巧妙,把无处寄托的思念怪罪到草木身上,这种"无理而妙"的写法让感情更显真挚。
全诗用生活化的细节(不卷帘、看燕子、照镜子)和通俗的比喻(颜色老如落花),把女子从期待到失望、从青春到衰老的思念过程写得感人至深。最打动人心的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那种"我以为你回来了"的日常错觉,这种真实感让现代读者也能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