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宋使君

折桂文如锦,分忧力若春。位高空倚命,诗妙古无人。
有感禾争熟,无私吏尽贫。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宋使君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官员的向往。

首联"折桂文如锦,分忧力若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把宋使君的文章比作华丽的锦缎,把他的治国才能比作催生万物的春风。这说明他既有文采,又有实干能力。

颔联"位高空倚命,诗妙古无人"看似矛盾实则巧妙:虽然身居高位要听从皇命,但他的诗才却前无古人。这暗示他在官场中既能守规矩,又保持独特个性。

颈联"有感禾争熟,无私吏尽贫"用庄稼丰收和清官贫穷两个现象,赞美宋使君治理有方、清正廉洁。就像好天气让庄稼争相成熟一样,他的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他手下的官员因为不贪财,所以都很清贫。

尾联"野人如有幸,应得见陶钧"中"野人"是作者自称,"陶钧"指治国大道。意思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如果有福气,应该能亲眼见到您施展治国才能。这句话既谦虚又充满期待。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描绘了一个完美的官员形象:才华横溢、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作者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用"禾争熟""吏尽贫"这样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展现好官带来的变化,让赞美显得真实可信。最后以普通百姓的视角收尾,更增强了诗歌的亲切感。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