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末春入初夏归舟即事

往往花移色,交交鸟换鸣。
云将京国远,水别卫河清。
高啸迎风转,低眠看树行。
殷勤吴郡酒,还得此时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夏之交乘船归乡的旅途感受,充满生动的自然变化和细腻的旅途情思。

前四句写景:诗人注意到沿途花朵颜色渐渐变化(春花凋谢夏花绽放),鸟儿叫声也换了品种(不同季节鸟鸣不同)。船离京城越来越远,云朵仿佛也跟着飘远;当船驶离卫河时,河水突然变得清澈——这些细节既真实记录了旅途见闻,又暗含离京返乡的轻松心情。

后四句写人:诗人在船头迎风长啸,声音随风飘转;躺卧时悠闲地看着岸边的树木缓缓后退。最妙的是结尾:特意准备的吴地美酒,此刻喝来才最对味——这个生活化场景,把旅途的惬意和归乡的期待都融进了一杯酒中。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花变色""鸟换鸣"等动态细节捕捉季节转换的瞬间;二是通过"高啸""低眠"的肢体语言展现自在心境;三是结尾用寻常饮酒之事,巧妙寄托深沉情感,显得举重若轻。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