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
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
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用生动的画面和典故展现了它的魅力。

开篇两句直接点明庐山的地理优势——它俯瞰浔阳(今九江)的景色,从古至今都巍峨耸立。接着用"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这样夸张的比喻,说山势雄壮仿佛要冲破地面,满山翠色似乎能触摸到天空,凸显庐山的雄伟气势。

中间部分用丰富的意象描绘庐山四季美景:春天湓浦江面烟雾缭绕,夜晚星湾倒映星光;冬天山顶积雪皑皑,飞鸟归巢若隐若现。特别提到"双剑峰"的险峻和"二林寺"的清幽,还有著名的白莲池,用具体景点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中巧妙融入历史典故:陶渊明(靖节先生)的故居与庐山遥对,东晋庾亮的楼阁俯瞰群山。这些历史名人的痕迹,为庐山增添了文化厚重感。

最后诗人表达归隐之意,说将来若能在此隐居,五位传说中的庐山隐士(五老)就是知音。这种结尾既呼应前文对庐山美景的赞叹,又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就像一幅青绿山水长卷,既有"天近星河冷"的宏大视角,也有"青猿伴客吟"的细腻笔触,通过时空交错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庐山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