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重建三贤祠落成① 其一 (丙子(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三十三岁))
城西争说谢公塘,后有颜苏德泽长。
十卷诗吟留刺史,百年神定在桐乡(皆见府志。)。
云移镇霅楼头白,风送洼尊亭外凉。
旧日宫垣安可仰,斯民去思不能忘。
十卷诗吟留刺史,百年神定在桐乡(皆见府志。)。
云移镇霅楼头白,风送洼尊亭外凉。
旧日宫垣安可仰,斯民去思不能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昶为湖州重建"三贤祠"落成而作,歌颂了三位造福当地的历史名人。
首联"城西争说谢公塘,后有颜苏德泽长"开门见山,说城西百姓都在传颂谢公塘的故事,后来又有颜真卿、苏轼等贤人在这里留下恩泽。用"争说"二字生动表现了百姓对先贤的敬仰。
颔联"十卷诗吟留刺史,百年神定在桐乡"具体写苏轼(曾任湖州刺史)留下诗作,颜真卿(曾封鲁郡公)的精神永远留在这片土地。"十卷诗"和"百年神"的对仗很工整。
颈联"云移镇霅楼头白,风送洼尊亭外凉"用两个优美的画面:白云飘过霅溪楼,清风吹拂洼尊亭,既写眼前景,又暗喻先贤精神如风云般长存。
尾联"旧日宫垣安可仰,斯民去思不能忘"总结说虽然旧时的官署建筑已不可见,但百姓对先贤的思念永远不会消失。用"去思"这个典故,表达百姓对好官的永久怀念。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通过具体意象展现百姓对为民造福的清官的爱戴。诗人没有空泛说教,而是用谢公塘、霅溪楼等当地景物,让读者感受到先贤精神与湖州山水已融为一体。这种将历史人物与地方风物相结合的写法,既亲切又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