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冬日送别场景,情感真挚而动人。
前两句"塞鸿不度暮声哀,况复分襟把一杯":连边塞的大雁都不愿飞过这哀伤的黄昏,更何况我们还要在此刻举杯告别。"塞鸿不度"这个意象既点明了边塞的荒凉,又暗示了离别的沉重。大雁都不愿停留的地方,人却要在此分离,更显凄凉。
后两句"望断野云人不见,满天风雪下高台":极目远望直到野云尽头也看不见友人身影,只能独自在漫天风雪中走下高台。这里通过"望断"这个动作,把依依不舍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雪中的高台,既是现实的送别之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的深情。没有直接说多么不舍,而是通过"塞鸿不度""满天风雪"这些景物,把离别的哀愁自然流露出来。特别是最后"下高台"这个细节,让人仿佛看到诗人久久伫立、最终不得不离去的落寞身影。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短短四句诗包含了丰富的画面和情感,读来余韵悠长。
耶律铸
耶律铸(1221—1285年),字成仲,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子,其母为汉人苏氏。1244年耶律楚材死后,他任中书省事,上疏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1258年,随蒙哥伐蜀。次年蒙哥死于军中,他护送蒙哥灵柩到和林,时遇汗位争夺战,选择站在忽必烈一边。1261年(世祖中统二年)为中书省左丞相。1264年(世祖至元元年)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后去山东任职,应诏监修国史,并多次出任中书左丞相。1283年(世祖至元二十年)因罪免职。著有《双溪醉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