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孟子庙

古殿依邾邑,高山近孔林。
游从齐魏老,功续禹周深。
孝弟先王业,耕桑海内心。
期应过七百,运岂厄当今。
辩说千秋奉,精灵故国歆。
四基冈上柏,凝望转萧森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拜谒孟子庙时有感而发,通过描绘庙宇环境和追思孟子功绩,表达了对这位儒家圣贤的敬仰之情。

前四句写景叙事:古老的孟子庙依傍着邾国故城,不远处就是孔子安葬的孔林。当年孟子曾游历齐魏等国,他的思想功绩堪比古代圣王大禹和周公。这里用地理位置的相邻,暗示孟子继承孔子衣钵的历史渊源。

中间四句赞颂孟子思想:孟子倡导的"孝悌"理念是古代圣王治国的基础,他提出的"耕桑"主张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孟子当年预言的"七百年必有王者兴"已经应验,如今天下太平,他的学说怎么会过时呢?这里突出了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孟子雄辩的学说被千秋传颂,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故乡。望着庙前山冈上苍翠的柏树,不觉让人肃然起敬。结尾的"萧森"二字,既写柏树的苍劲挺拔,又暗含对先贤的无限追思。

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通过今昔对比,既展现了孟子庙的肃穆景象,又揭示了孟子思想的永恒价值,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儒家亚圣的崇高敬意。诗中"孝悌""耕桑"等概念,都是孟子思想中关乎百姓民生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