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窟寺

曩事何人为證明,白云深锁翠微坑。
已闻过去辟支佛,未见如来弥勒生(以上同上书卷下《寺院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深山古寺的幽静景象,并带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感十足的深山古寺
前两句像用文字拍了一张照片:云雾缭绕的山间("白云深锁"),藏着青翠山谷中的佛寺("翠微坑")。"深锁"二字特别生动,让人感觉这座寺庙与世隔绝,充满神秘感。

2. 穿越时空的叩问
诗人站在古寺前发出灵魂拷问:"过去在这里修行的人,谁能证明他们的故事呢?"("曩事何人为證明")这个问句让静止的风景突然有了时间的纵深感,把读者带入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中。

3. 佛教哲理的浅白表达
后两句用大家熟悉的佛教人物来说道理:我们听说过过去的辟支佛(独自悟道的修行者),但还看不到未来佛弥勒降生。这其实是用寺庙常见的佛像,来讲"过去可见,未来难测"的人生哲理,但说得特别接地气,就像在唠家常。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明明写的是深山里的寺庙,却让人联想到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困惑——过去的痕迹渐渐模糊,未来的答案尚未可知。诗人把这种人生常态,用云雾中的古寺作比喻,既好理解又意味深长。

杨备

建州浦城人,字修之。杨亿弟。仁宗天圣中为长溪令,后宰华亭。庆历中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尝乐吴地风俗之美,作《姑苏百题》,每题笺释其事,后范成大修志多采用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