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有感二首 其二

风雨鸡鸣自黯然,几回吟望帝城边。
车驰马骤三千里,兔走乌飞二十年。
北海潮声连野陌,西山云气接高天。
黄鹂不解羁人意,犹作如簧啭绿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递出深深的羁旅之愁。

首联以风雨和鸡鸣开篇,营造出阴沉压抑的氛围。"黯然"二字直接点出诗人低落的心情,"帝城边"暗示他身在远离家乡的京城,多次眺望却只能增添思念。

颔联用"车驰马骤"和"兔走乌飞"两个动态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飞逝和空间的遥远。三千里极言离家之远,二十年强调离家之久,时空的双重压迫让乡愁更显沉重。

颈联笔锋转向宏大的自然景象:北海的潮声蔓延到田野,西山的云气连接着高天。这些壮阔的景物反衬出人的渺小,突显了游子在天地间的孤独感。

尾联突然转入轻快的黄鹂鸣叫,形成强烈反差。鸟儿不懂人的愁苦,依然在绿柳烟雨中欢快啼鸣。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游子的孤寂感显得更为深刻。

全诗通过风雨、车马、潮声、云气等意象层层递进,最后用不解人意的黄鹂作结,将漂泊者"众人皆欢我独愁"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时空的交错、动静的对比、大小的映衬,都巧妙服务于一个主题:人在异乡的无奈与哀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