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贤多以不才诮我因自咏

我本无心士,终非济世才。
虚舟人莫怒,疑虎石曾开。
蚊负愁山重,葵倾喜日来。
欲将嘲强解,真意转悠哉。

现代解析

这首诗像是一个内心豁达的文人面对外界质疑时的自我调侃,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我本无心士,终非济世才"直截了当:我本来就是个没什么大志向的人,确实也不是治国安邦的料。这种自我认知很清醒,不装不作。

中间四句用了三个生动比喻:
1."虚舟人莫怒":像条空船随波漂流,大家别生气(暗指自己随遇而安)
2."疑虎石曾开":借用"杯弓蛇影"的典故,说别人对他的误解就像把石头错看成老虎
3."蚊负愁山重,葵倾喜日来":蚊子背不动大山(比喻能力有限),但像向日葵一样喜欢阳光(保持积极心态)

最后两句最妙:别人要嘲笑就随他们去吧,我这种"不强求"的态度反而让生活更自在。这里的"真意转悠哉"是全诗点睛之笔,展现了一种"你们笑你们的,我过我的"的洒脱。

整首诗好就好在:明明在说自己的"缺点",却说得理直气壮;表面自嘲,实则自信。作者用幽默化解了外界压力,告诉我们:承认自己的平凡,也能活出滋味。这种"佛系"态度,放在今天也很有共鸣。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