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灯联是清代乾隆皇帝为宁寿宫题写的对联,用华丽的辞藻歌颂了当时文化盛世的繁荣景象。我们可以从上下联两个部分来理解:
上联"西园翰墨林"部分:
用"西园"比喻皇家藏书楼,"翰墨林"指文人聚集之地。后面用"四库积玉"指《四库全书》像堆积美玉一样珍贵,"七阁抽琅"说藏书阁中的典籍像美玉般光彩夺目。"太乙藜光"用神话中太乙真人燃藜照读的典故,形容这里灯火通明、文运昌盛。
下联"南宫礼乐地"部分:
"南宫"指科举考场,用"礼乐地"强调这里是推行教化的场所。"两举制科"指乾隆举办过两次特殊科举,"六开恩榜"说他六次额外开科取士。"文昌珠彩"用文昌星(主管文运)比喻人才辈出,最后"月同圆"既描写宫灯如月,又暗喻人才济济的圆满景象。
全联最巧妙的是:
1. 用"灯"字串联全篇,既写实景宫灯,又喻指文化之光
2. 数字运用精妙:"四、七、两、六"具体展现文化建设的成就
3. 通篇用珍宝(玉、琅、珠)比喻文化成果,体现皇家气派
这幅对联本质上是用文学手法做的"工作总结",通过描绘藏书、科举两大文化工程,展现乾隆时期的文化繁荣,同时彰显皇帝重视文治的明君形象。虽然辞藻华丽,但每个典故都有具体指向,是清代宫廷文学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