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桃杏盛开的春日景象,同时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慨。
前两句"一色胚红染露柯,谁栽安石旧岩阿"用鲜艳的色彩勾勒画面:满树桃杏花红得像浸过露水,不知是谁把它们种在这片山岩边。这里"安石"可能暗指谢安(东晋名士,曾隐居会稽东山),为景色增添了一丝历史韵味。
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自嘲道:"自嗟老大无心赏,不及流莺管顾多"。意思是感叹自己年纪大了,反而没有年少时赏花的兴致,还不如枝头穿梭的黄莺懂得欣赏这美景。这种对比既幽默又带着些许无奈,把中年人看到美好事物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微妙心态写得生动传神。
全诗妙在:
1. 用"胚红"(初生的红)、"露柯"(带露的枝条)等新鲜词汇,把常见的春花写出新意
2. 通过"人不如鸟"的反常联想,把寻常的伤春情绪表达得别致有趣
3. 短短四句完成从写景到抒情的自然过渡,像一幅留白的写意画,给读者想象空间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