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闲居寄先达

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乍可百年无称意,
难教一日不吟诗。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
自古书生也如此,独堪惆怅是明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读书人在秋天闲居时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开头两句"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鬓上知"意思是:人这一生到底该追求什么?我在窗下苦读的岁月,都刻在了斑白的鬓发上。这里用"鬓上知"这个形象的说法,暗示读书人把青春都献给了学问。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乍可百年无称意"说人生百年可能都难遂心愿,"难教一日不吟诗"却表示即便如此也不能放弃写诗。这两句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风驱早雁冲湖色,雨挫残蝉点柳枝"用秋天常见的景物——被风吹赶的雁群、雨中残存的蝉鸣,来比喻人生际遇的无奈。

最后两句"自古书生也如此,独堪惆怅是明时"点明主题: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是这样不得志,最让人难过的是生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却依然怀才不遇。这里的"明时"暗含讽刺,表面说时代很好,实际表达的是对现实的不满。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困境:即便生在好时代,有才华的人也未必能实现抱负。诗人通过秋天景象的描写,把这种失意情绪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诗中"难教一日不吟诗"的执着,展现了文人坚守精神家园的可贵品质。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