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邦衡相过赏金凤许诗未送邦衡复作木犀会二花殆是的对偶成四韵

身閒端合醉秋光,两地名花况并芳。金作凤形如许巧,木成犀理若为香。

髻头自笑辜钗色,沙面谁知识带黄。莫问诗坛偃旗鼓,天生的对欠平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赏花的闲适场景,通过两种花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意趣。

前两句写诗人悠闲地沉醉在秋光里,欣赏两地同时绽放的名花。"醉秋光"用拟人手法,把赏秋的惬意比作喝醉酒般陶醉。三四句具体描写两种花:金凤花形状精巧如凤凰,木犀花(桂花)的木质纹理却散发出独特香气,用"若为香"(怎么会这么香)的疑问句式强调花香之浓。

五六句转入俏皮的自嘲:诗人笑自己头发已白配不上金凤花的艳丽("钗色"指花的金色),又感慨世间谁能真正懂得桂花低调的淡黄之美。最后两句以幽默收尾:别说诗坛比试了,这两种花本就是天生的绝配,根本不需要人为评判高低。

全诗妙在将两种不同风格的花拟人化——金凤花华丽耀眼如贵妇首饰,木犀花内敛馨香似文人风骨。诗人通过赏花这件小事,既表达了对自然造物之妙的惊叹,又暗含了对人生两种境界(张扬与含蓄)的包容欣赏,最后用"天生的对"点明万物各有其美的哲理。语言生动活泼,比喻新鲜有趣,读来如同跟着诗人一起在秋日花园里会心一笑。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