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塘寺

寺枕彩云桥,残碑纪晋朝。
地平垂塔影,林古镇塘腰。
夜月松千阜,春风柳万条。
景多僧住少,近觉有尘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寺庙的宁静与沧桑,同时透露出世俗喧嚣逐渐侵入的感慨。

前四句勾勒寺庙的环境和历史:寺庙像枕头一样安卧在彩云桥边,残破的石碑记载着晋朝的往事。平坦的地面上倒映着佛塔的影子,茂密的树林环绕着半塘的腰部。这些画面让人感受到寺庙的古朴与幽静。

五六句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寺庙的美:夜晚月光洒在层层松林上,春风吹拂着万千柳条。这两句对仗工整,"千"与"万"的对比突出了景色的壮美,松的挺拔和柳的柔美形成有趣的对照。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这里景色虽美,却少有僧人居住,最近更感觉到尘世的喧闹。这种变化暗示着佛门净地也难以完全避开世俗的干扰,流露出诗人对宁静被打破的淡淡惆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水墨画般由远及近地展现寺庙风貌,最后点出"静中有闹"的微妙感受,让读者在欣赏美景之余,也能体会到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敏锐观察。

叶茵

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