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国子监丞颜几圣提举江东分韵得动字

长安夜未艾,客枕厌群动。
平明视天阙,剑佩鸣珌琫。
学省虽冷官,上意向周孔。
六飞自天下,多士溘云滃。
饔餐燕苹鹿,道义发醯蠓。
方将属耆英,高举出埃塕。
离觞春骀荡,归路月朣胧。
勋业当及时,千年付南董。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作者在长安夜晚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许。

开头,作者描述了长安的夜晚还未结束,但他在客居的床上已经感到不安,厌倦了周围的喧嚣。清晨,他看向皇宫,听到佩剑和玉佩的撞击声,象征着权力的威严。

接下来,作者提到自己虽然身处冷清的学省(古代管理教育的机构),但皇帝对儒家经典和周孔的学说依然重视。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们云集长安,宴会上的菜肴丰盛,大家讨论着道义,气氛热烈。

作者认为,现在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应该抓住机会,不辜负时代。他想象着自己像燕子一样高飞,脱离尘世的纷扰。离别时的酒杯里盛满了春天的气息,回家的路上月光朦胧。

最后,作者强调,建功立业要及时,千年之后的事情就交给后人去评价了。这里的“南董”指的是掌管历史的官员,意味着历史会记录一切。

整首诗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