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庚戌重九约诸友登龙山,阻雨)
拟龙山、把酒酹西风,西风苦无情。似秋容不受,骚人登眺,特地慳晴。依稀两三过雁,何处是方城。目断危楼外,山远烟轻。
且对黄花一笑,叹浮生易老,乐事难并。唤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铃。问何如、乌纱折角,把芳名、盖取晋参军。东篱下,阴晴不管,输与渊明。
且对黄花一笑,叹浮生易老,乐事难并。唤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铃。问何如、乌纱折角,把芳名、盖取晋参军。东篱下,阴晴不管,输与渊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重阳节约了朋友们一起登龙山,却因为下雨未能成行时所作。通过描述登高赏秋、饮酒赋诗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 背景与情感
作者本来想在重阳节那天和朋友们一起去龙山登高赏景,但是因为天气不好,无法成行。作者借用龙山这一典故,表达了因天气而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之情。西风被赋予了某种情感色彩,仿佛它对作者的心愿置之不理,显得有些无情。
2. 自然景象的描绘
“似秋容不受,骚人登眺,特地慳晴。”这里的“慳晴”是指天空不给好天气看。作者想象中的秋天景色很美,但是这美好的景色似乎故意不让骚客们欣赏,特别吝啬放晴的时刻。这句诗里透露出一种对大自然偶尔不遂人意的感慨。
3. 人物的动态刻画
“依稀两三过雁,何处是方城。”作者用“依稀两三过雁”来形容空中飞过的几只大雁,它们在空中划出的轨迹让人想起古代的方城。这句诗描绘出一幅自然与历史交织的画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历史感。
“目断危楼外,山远烟轻。”作者抬头望向远处,但眼前只有高楼和远处的山峦,在轻烟的环绕下显得若隐若现。这既是一种形象的描写,也寓意着作者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4. 个人感受与思考
“且对黄花一笑,叹浮生易老,乐事难并。”作者在看到菊花时,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难求。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快乐时光的渴望。
“唤遏云低唱,檐溜任霏铃。”作者呼唤歌女低唱,任由檐下的雨水滴落在屋檐下发出清脆的声音。这句诗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在的场景,似乎在寻找心灵的慰藉。
5.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问何如、乌纱折角,把芳名、盖取晋参军。”作者设问,如果能像东晋的陶渊明那样隐居,放弃尘世的名利,那该有多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
“东篱下,阴晴不管,输与渊明。”最后,作者想象着自己在东篱下,无论天气如何都不再在意,只为了寻找心中的那份宁静和自由,那种恬淡的生活让他羡慕不已。
总结
这首词通过对登高赏景、黄花品酒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抒发了对人生短暂、快乐时光难得的感慨。同时,作者还流露出一种向往隐逸生活的愿望,展现了对自己内心深处追求的表达。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