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塞画卷,同时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期待。
开头两句点明河东地区(今山西一带)地势险要,是重要的军事关塞。"白草连沙漠"和"黄河入晋阳"两句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的苍茫景象:枯黄的野草蔓延到沙漠边缘,滔滔黄河水流向晋阳(今太原)。
后四句转向写人。"老臣持黄钺"是说这位名叫僧家奴的官员手持象征权力的黄钺(一种仪仗兵器),"大阃壮金汤"称赞他镇守的城池固若金汤。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主题:在这个清明时代,朝廷需要这样的贤能之臣来辅佐朝政。
全诗语言质朴有力,既有边塞风光的雄浑,又有对人才的重现,展现了元代边塞诗特有的豪迈气概。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