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轻松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从政的赞赏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
前四句直接夸赞朋友:你在北流当官就很好啊,何必非要学神仙隐居呢?每天在勾漏山附近办公,让人想起古代炼丹的葛洪(稚川)。这里用"日夕临勾漏"的日常景象,把为政和修仙两种生活巧妙联系起来。
后四句转向哲理思考:炼丹求仙追求的朱砂(丹砂)其实也是尘世俗物,不如像白玉般保持自身的高洁。最后两句略带惆怅:我们已经好几年没见,也没收到你的诗作了("停云什"指停止寄来的诗篇)。
全诗亮点在于:
1. 打破"做官不如隐居"的传统观念,认为踏实为政也是高尚选择
2. 用"丹砂/白玉"的对比,说明真正的高洁不在于形式,而在本心
3. 结尾的思念之情让说理更有温度
诗人用聊天般的语气,把人生选择、交友之道这些大话题,说得既通透又亲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