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赠诸生赴台院试①

清风绝徼靖边藩(作者注:「时台匪初平。」),盛典重优养士恩(作者注:「一年两试。」)。
鉴秉天南新扫榻,筵开海北欲倾樽。
衣冠四十斯文寄(作者注:「士子只四十馀人。」),礼乐三千至道存。
但愿鲲鹏腾渤海,敢言桃李尽公门(江宝钗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学生们即将赴台参加院试时,设宴为他们饯行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学生们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首先,诗中提到“清风绝徼靖边藩”,意思是边境地区已经恢复了平静,这是因为“台匪初平”,即台湾的叛乱刚刚被平定。这为学生们赴台考试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接着,“盛典重优养士恩”指的是朝廷对士人的重视和优待,一年有两场考试,给了士人更多的机会展示才华。作者设宴款待学生们,“鉴秉天南新扫榻,筵开海北欲倾樽”,意味着作者以真诚的心意迎接他们,准备盛情款待。

诗中还提到“衣冠四十斯文寄”,指出参加考试的士子只有四十多人,他们承载着文化的传承。而“礼乐三千至道存”则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制度,象征着道德和秩序的存在。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学生们的期望:“但愿鲲鹏腾渤海”,希望他们像鲲鹏一样展翅高飞,取得优异的成绩。“敢言桃李尽公门”则是说,作者相信这些学生将来都会成为杰出的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对学生们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士人的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