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任侍御乃尊二首(四川巴县人) 其二

生刍庐外悲风鸣,一曲哀吟万古情。
五友亭闲山树暗,三槐堂寂月华明。
巴人泪落嘉陵水,澄野歌连上蔡城。
海内知公身不死,南台伯雨振家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四川巴县的任侍御父亲而作,情感真挚深沉,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烘托,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

首联“生刍庐外悲风鸣,一曲哀吟万古情”以悲风哀鸣起兴,渲染出肃穆的悼念氛围。“生刍”指祭奠用的青草,暗含朴素真挚的哀思;“万古情”则点明这种情感超越时空,具有永恒的意义。

颔联“五友亭闲山树暗,三槐堂寂月华明”通过对比手法,用“五友亭”“三槐堂”两处建筑(可能象征逝者生前的德行)的静寂与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人虽逝去,但精神长存。月光依旧明亮,暗喻高洁品格永不磨灭。

颈联“巴人泪落嘉陵水,澄野歌连上蔡城”将地理意象与情感结合。“巴人泪”既指巴县百姓的哀悼,也暗用“巴人下里”典故,表达朴素真挚的哀思;“嘉陵水”与“上蔡城”形成空间呼应,说明哀悼之情跨越地域,广泛流传。

尾联“海内知公身不死,南台伯雨振家声”升华主题,直言逝者精神不朽。“南台伯雨”可能指代逝者生前的功绩或家风,表明其影响力将持续激励后人。全诗以哀景起,以赞颂结,在悲怆中透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