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道友说陈搏打睡警之
日当午,有巴鼻,
莫似这汉打瞌睡。精魄沉滞识神牵,
堕入三途难出离。我这裹,
不如是,眼若不睡诸梦除。
端然静坐没牵缠,纵横自在无萦系。
学道人,生惭愧,
普庵万劫眼不闭。鼻孔连天叫大哥,
海纳细流通大意。劝君修,
休退志,坐断乾坤无别义。
一条脊骨练纯刚,撑天拄地更无二。
这光明,全体是,
充满山河崇富贵。明月堂堂皎碧天,
绝待灵明撒手去。一事无心了便休,
祖门一句普天取。离相非空无别是,
无声之乐响啾啾。
莫似这汉打瞌睡。精魄沉滞识神牵,
堕入三途难出离。我这裹,
不如是,眼若不睡诸梦除。
端然静坐没牵缠,纵横自在无萦系。
学道人,生惭愧,
普庵万劫眼不闭。鼻孔连天叫大哥,
海纳细流通大意。劝君修,
休退志,坐断乾坤无别义。
一条脊骨练纯刚,撑天拄地更无二。
这光明,全体是,
充满山河崇富贵。明月堂堂皎碧天,
绝待灵明撒手去。一事无心了便休,
祖门一句普天取。离相非空无别是,
无声之乐响啾啾。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大白话讲了一个修行人如何避免懒散、保持清醒的故事,核心思想是"保持觉知,别被杂念带偏"。
上半部分用对比手法:
1. 先批评"打瞌睡"的修行人——大中午本该清醒("日当午"),这人却像被胶水粘住似的昏沉("精魄沉滞"),这样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堕入三途")。
2. 再亮出正确做法:像电线杆一样笔直坐着("端然静坐"),眼睛保持睁开就不做白日梦,这样心像开了360度全景天窗,自由通透。
中间用三个接地气的比喻:
- "鼻孔连天叫大哥"——呼吸要像对老天爷喊话那么绵长
- "脊骨练纯钢"——要把脊柱练得像钢筋那么直
- "光明全体是"——觉醒状态像阳光洒满大地,连山河都镀了金
最后点明修行真谛:
- 不是追求特异功能,而是像明月照天空那样自然("皎碧天")
- 真正的放下是连"放下"这个概念都不要("绝待灵明撒手去")
- 终极境界就像听着无声BGM("响啾啾"),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处处到位
全诗把深奥的禅理转化成生活场景:用"打瞌睡"比喻精神懈怠,用"练脊骨"比喻修炼定力,最后归结到"该吃吃该睡睡,但心里明镜似的"这种生活化的修行智慧。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