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旱绝粮馈米三斗

晚景穷如许,饥寒只自怜。有书遮老眼,无策度荒年。

故交分瓶粟,豪家贷子钱。本无从理相,沟壑未应填。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穷苦老人在大旱饥荒中的艰难生活,用非常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底层人民的辛酸。

开头两句"晚景穷如许,饥寒只自怜"就像老人自言自语:晚年穷成这样,又冷又饿只能自己可怜自己。这里用"自怜"特别打动人,说明连诉苦的对象都没有。

中间四句是具体描写困境:看书只是为了遮住衰老的眼睛(暗示眼睛都饿花了),面对荒年毫无办法。老朋友只能从自己饭碗里分一点米救济,而有钱人借粮还要收高利贷。这里"贷子钱"就是放高利贷的意思,形成强烈对比——穷人在生死线上挣扎,富人还在趁机剥削。

最后两句最震撼:老人说自己命贱不值钱("无从理相"是说自己不值钱),但也不该就这样饿死填沟壑啊!这种平静中带着愤怒的控诉,比嚎啕大哭更有力量。

全诗就像用白描手法拍纪录片:没有华丽词藻,只是如实记录一个普通老人在灾年中的日常,但正是这种真实让读者感受到锥心之痛。诗人通过老人之口,替所有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发声,这种人文关怀穿越千年依然动人。

曾黯

曾黯,英宗治平中知桐庐县(清乾隆《桐庐县志》卷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