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河边柳树的婀娜多姿,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柳树的美态和情感。
开篇用"窈窕"形容柳树柔美的姿态,就像少女般亭亭玉立。柳枝参差不齐地垂在河边,与波光粼粼的河水相映成趣。诗人说连波光的绿色都比不上柳叶的翠绿,新生的小草也不敢与柳树争艳,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树的鲜嫩动人。
中间部分把柳枝比作少女:细长的柳条像少女在河边浣洗的丝线,弯曲的柳叶像少女对镜皱眉的细眉。晚霞中的柳树让人想起美男子张绪的风姿,微风吹拂的柳枝又像舞姬小蛮的纤腰。这些比喻既展现了柳树的形态美,又赋予它人的情感和灵性。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不必在意章台(妓院)的暮色,也不要怀疑灞桥(送别之地)的春色。正在离别的游子已经满怀愁绪,就不要再频繁地吹奏令人伤感的羌笛了。这里借柳树带出离愁别绪,柳树常与离别相关,诗人劝慰人们不要过度伤感。
全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将静态的柳树写得活灵活现,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含蓄地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愁绪,情景交融,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