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道中见稻

我本耕田夫,戴笠湘山曲。
饭稻羹河鱼,江乡习淳俗。
自从官长安,冠冕苦拘束。
疏懒弃蘋蓑,奔忙逐华毂。
回望旧家山,林烟隔空谷。
秋雨稼云黄,春风秧水绿。
间阔儿时事,神驰渺幽独。
此行出都门,沿途纷菽粟。
惟少红莲稻,难夸农足谷。
有如听筝琶,尚未聆豪竹。
何意过松林,佳境豁心目。
香叶舞翩翩,疏花散芬馥。
粒重欲垂头,泥深犹没足。
行将筑高廪,秋成欣鼓腹。
吾侪牛马走,糊口营饘粥。
常临乞米书,强窃代耕禄。
铅椠果何功,风尘徒逐逐。
何时十亩间,稳古三间屋。
稼圃日潇洒,农书夜披读。
言师苦县师,知足可无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官员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全诗用对比手法,生动展现了两种生活的反差,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情。

开头部分,诗人回忆自己原本是个种田人,在湖南山间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戴着斗笠种地,吃着米饭河鱼,享受着乡村淳朴的风俗。但自从到长安做官后,整天戴着官帽受拘束,不得不放弃农具蓑衣,忙着追逐华丽的官车。

中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回头望家乡,只看见隔着山谷的炊烟,而记忆中家乡的景色多美啊——秋雨里稻浪金黄,春风吹过绿油油的秧苗。诗人越想越觉得现在的生活没意思,路上看到的庄稼虽然多,但缺少家乡特有的红莲稻,就像听音乐只听到普通琴声,还没听到震撼的竹笛声。

转折点出现在经过松林时,突然看到一片长势喜人的稻田——稻叶随风舞动,稻花飘香,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泥土深得能没过脚踝。这让他联想到丰收时粮仓堆满、吃饱喝足的喜悦。

最后诗人自嘲:我们这些当官的就像牛马般奔波,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经常要写求粮的信,勉强拿俸禄代替种地收入。整天抄抄写写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在红尘里瞎忙。他向往回到十亩田地间,盖三间结实屋子,白天潇洒地种地,晚上读农书。结尾引用老子的话,知道满足才能避免屈辱。

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用种田和做官的真实对比,道出许多人的心声
2. 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充满画面感,仿佛能闻到稻香
3. 不做作的自我反思,从炫耀官职到认清本质
4. 最后回归简单生活的愿望,给人温暖治愈感

就像现在很多都市人怀念老家、想辞职回乡种地一样,诗人一千年前的感慨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