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书怀将行,且书且赋,因成十二韵

钜海截上国,危星转清旻。去来抵二极,俯仰适周晨。

往鹘无遗影,潜鱼有纵鳞。劲风山叶碎,浓露草根匀。

卓彼赵李辈,郁为唐宋臣。忤恩非弃置,知命有高屯。

妙句铿金石,荒台蔓蒸薪。凭高重回首,怀古独伤神。

记别玉堂夜,来寻丹灶春。常恐学仙侣,亦犹辟世民。

蓬莱虽异坞,即此是通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远行的文人复杂心境,既有对壮阔自然的感慨,也有对历史人生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四句用"截上国""危星转"等宏大意象,展现了一幅海天相接、星移斗转的宇宙图景。诗人站在时空交汇处,感觉自己渺小如尘埃,却又能通过俯仰之间感知整个天地运转,这种既渺小又宏大的矛盾感非常震撼。

中间八句转入对自然与历史的观察。疾飞的鹘鸟和深潜的游鱼象征着不同的人生选择;劲风碎叶、浓露润草的细节则暗示着自然界的残酷与温柔并存。诗人联想到历史上赵李这样的名臣,他们虽然遭遇贬谪(就像被狂风吹落的树叶),但留下的文章(如露水滋养草根)依然滋养后人。这里把个人命运与历史长河巧妙联系。

最后八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站在高处回望,既有对玉堂夜别的怀念,也有对求仙访道的向往。"蓬莱虽异坞,即此是通津"是全诗点睛之笔:仙境虽然遥远,但脚下的路途就是通往理想的通道。这种"理想就在追寻过程中"的感悟,让整首诗的境界顿时开阔起来。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在时空长河中既清醒又执着的人生态度。诗人知道人生如风中落叶般无常,却依然坚持用文字(妙句铿金石)留下自己的痕迹;明白求仙或许只是幻想,却依然把每个当下都当作通向理想的渡口。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文人风骨,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最珍贵的精神品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