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家韵石出宰武宁 其三 (甲申)

洪州风月窝,遗俗淳且美。
云中五老人,泼眼青如洗。
官贤日多暇,游豫民亦喜。
爱山如爱民,还足资治理。
人归风中弦,吏汲堂下水。
侧闻陶彭泽,种秫有遐轨。
时复饮醇醪,和神洽百里。
倘寄庐山篇,相思终无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官民和谐、自然美好的地方——武宁县。诗人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勉励。

1. 开篇写景:武宁县被比作"风月窝",说明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云中五老人"可能指当地的山峰,青翠如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2. 官民关系:诗中提到贤能的官员(友人)政务不多,有空闲时间与民同乐。这里的"游豫"不是指游玩享乐,而是说官员与百姓相处融洽,百姓也因此感到高兴。

3. 治理之道:诗人提出"爱山如爱民"的治理理念,意思是说治理百姓要像欣赏山水一样用心。这种治理方式既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又能让官员轻松愉快。

4. 用典寓意:诗中提到陶渊明(陶彭泽)种高粱酿酒的故事,暗示友人可以像陶渊明一样,在治理之余享受生活,用温和的方式感化百姓。

5. 结尾抒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希望他能寄来描写庐山的诗篇,让这份情谊延续下去。

整首诗的核心是赞美一种理想的为官之道:既要勤政爱民,又要懂得享受生活;既要治理有方,又要保持文人雅士的情怀。诗人通过优美的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和祝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