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六集复饮洛翘处分得爱字

山城多鸣鸟,有鸟集豕背。豕走鸟不飞,閒自啄其喙。

禽兽有蠢灵,所见非所在。偶集我眼中,怪事书所未。

诗酒会消寒,阅微启精邃。肴馔列羽虫,雉鸽推群类。

野鹜落凫飞,天鹅寂雁唳。羽翼竞丰盈,鸡鸭薄滋味。

嗟此握爪拳,何甘投鼎鼐。失足由网罗,大半为食饵。

吾观高冈凤,一举烟云翅。又观空山鹤,长鸣风雨晦。

岂不值饥渴,饮啄得素志。誓不争食栖,适性行无碍。

同席解鸟语,雅人必深致。莺鸣求友声,非欲弄清脆。

鹦鹉学人言,从俗求妩媚。声同应实殊,浮沈在聋愦。

苟无真知音,鲜勿割所爱。不见桀之犬,可向陶尧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城中的鸟类和野兽,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首先,诗中提到山城中有很多鸣鸟,其中有一只鸟停在猪背上。猪在走动,但鸟却不飞走,悠闲地啄着自己的喙。这里通过鸟和猪的对比,暗示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不同状态:有些生物看似愚蠢,实际上却有自己的生存智慧。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惊奇,认为这是书本上未曾记载的怪事。

接下来,诗人提到诗酒会消寒,意指人们在寒冷的季节通过饮酒作诗来消遣。这时,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禽类食物,如野鸭、天鹅、雁等。诗人感叹这些禽类原本自由自在,却因为人类的捕食而失去了生命。它们的羽翼原本丰满,但最终却被人类烹饪成美食。诗人对此感到惋惜,认为这些生物本不该落入人类的陷阱。

诗人进一步思考,认为这些动物之所以被捕,大多是因为贪食。他观察到高处的凤凰和空山中的鹤,它们虽然也会感到饥渴,但能够自由地寻找食物,保持自己的本性。诗人认为,这些高贵的鸟类之所以能够保持自由,是因为它们不与人争食,顺应自然,不受束缚。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他认为,有些人表面上像莺鸟一样鸣叫求友,实际上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声音;有些人像鹦鹉一样模仿他人,只是为了迎合世俗。诗人指出,这些行为虽然表面上相似,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的知音,那么他很可能会为了迎合他人而放弃自己的本心。

最后,诗人以桀的犬可以对着尧吠叫为例,说明即使是最忠诚的动物,也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暗示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失去自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诗人呼吁人们保持本真,不随波逐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