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吴楚

佳丽东南地,登临罨画中。
竹云笼晓渚,梅雨澹烟空。
风顺帆如马,天高月似弓。
哀歌休拔剑,槎上觅仙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深情祝福。

前四句是典型的江南风景速写:诗人用"佳丽"形容东南地区的秀美,说这里的美景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清晨的竹林云雾缭绕,笼罩着小洲;梅雨季节的蒙蒙细雨让远处的天空显得朦胧淡远。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清新湿润、充满诗意的江南世界。

后四句转向送别主题:诗人用"帆如马"形容顺风而行的轻快,用"月似弓"展现秋高气爽的夜空,暗示友人旅途的顺利。最后两句最有人情味:劝友人不必像古人那样拔剑哀歌(指传统悲壮的送别方式),不如乘着小船去寻访世外高人,这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妙在把离愁别绪化解在如画的风景和洒脱的劝慰中,没有痛哭流涕的伤感,反而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诗中"竹云""梅雨"等意象精准捕捉了江南的神韵,而"帆如马""月似弓"的比喻既生动又充满想象力,让普通的送别场景变得诗意盎然。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