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侯九歌图引
幽斋细响鸣楚猿,巴巫姱女吹铁埙。
垂帘点易意萧瑟,文狸窈窕窥书园。
悲秋狂客饮不足,梦枕楚骚醉中读。
沉吟不共哀蛩语,河伯湘君愁似雨。
湘灵洗云沅水湄,烟丝雨丝织桂旗。
幽篁含睇女床笑,芙蓉落尽篬梧庙。
章侯醉笔写秋情,十二峰尖画研青。
墨痕刻露孤袅袅,绣枣佳梨镌手灵。
古帘勾出松肪暗,雕发镂眉宛无憾。
潇湘衣帻洞庭舄,印来阿堵神明澹。
颊毛奇崛卷虬螭,云中君亦烟其姿。
应知笔力盘沉鵱,诘屈摧藏带愁字。
嵯峨鬼腕呕孤心,巧得离骚天问意。
九歌夜诵寒茫茫,夜深山鬼摇仓琅。
凝思敛手一展卷,啾啾苦狖鸣空堂。
烟霾惨楮灵均活,司命婆娑礼魂祓。
应燬长沙吊屈篇,女𡡓押尾为题跋。
垂帘点易意萧瑟,文狸窈窕窥书园。
悲秋狂客饮不足,梦枕楚骚醉中读。
沉吟不共哀蛩语,河伯湘君愁似雨。
湘灵洗云沅水湄,烟丝雨丝织桂旗。
幽篁含睇女床笑,芙蓉落尽篬梧庙。
章侯醉笔写秋情,十二峰尖画研青。
墨痕刻露孤袅袅,绣枣佳梨镌手灵。
古帘勾出松肪暗,雕发镂眉宛无憾。
潇湘衣帻洞庭舄,印来阿堵神明澹。
颊毛奇崛卷虬螭,云中君亦烟其姿。
应知笔力盘沉鵱,诘屈摧藏带愁字。
嵯峨鬼腕呕孤心,巧得离骚天问意。
九歌夜诵寒茫茫,夜深山鬼摇仓琅。
凝思敛手一展卷,啾啾苦狖鸣空堂。
烟霾惨楮灵均活,司命婆娑礼魂祓。
应燬长沙吊屈篇,女𡡓押尾为题跋。
现代解析
这首《陈章侯九歌图引》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神秘秋意的画卷,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画里画外的双重世界
诗中既有现实场景(幽斋垂帘、狂客饮酒),又有画中幻境(湘水神灵、山鬼夜吟)。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时,既能感受到放映厅的黑暗,又被银幕上的故事吸引。画家陈章侯用笔墨创造了"第二重世界",让屈原《九歌》中的神话人物活了过来。
2. 秋意的多重表达
全诗用"秋"作为情感基调,但表现方式丰富:
- 听觉上:猿鸣、铁埙声、蟋蟀叫构成凄凉背景音
- 视觉上:烟雨中的湘江、凋落的芙蓉、夜半摇曳的鬼火
- 触觉上:寒夜读画的凉意,仿佛能摸到画纸的惨淡
这些描写让"悲秋"不再是抽象概念,而变成可感可触的体验。
3. 艺术创作的魔力
后八句特别精彩,展现艺术如何让消亡的事物重生:
- 墨痕刻露:看似简单的线条能让屈原(灵均)在纸上复活
- 婆娑礼魂:画中的司命神仿佛真的在起舞祭祀
- 最后两句说"应该烧掉贾谊悼念屈原的文章",因为这幅画已经是最好的纪念——用现代话说,就是"这幅画比任何悼词都更有力量"。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微妙感:我们分不清是人在赏画,还是画中神灵在观察人间;不知道是秋夜催生了这幅画,还是这幅画带来了整个秋天。这种亦真亦幻的美学体验,正是中国传统诗画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