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仙歌

玉虬夜饮灵潭水,喷出珠玑春满纸。
骑牛吹笛煮石翁,五百年来神不死。
某伯丰格如元章,醒眼如醉神洋洋。
爱梅合眼测梅理,一扫百纸花低昂。
枝头明月情惆怅,照汝横眠作罗帐。
倒骑胡蝶入罗浮,茫茫花海云涛涨。
诗笔夭矫如梅龙,一洗臃肿真玲珑。
虎山桥畔执我手,两枝健笔俱凌空。
尊前讶我头未白,狂名久播溪南翁。
画船粉黛休顾盼,酒徒性与青山浓。
何时放艇缥缈峰,与君一罄平生胸。

现代解析

这首《画梅仙歌》用充满仙气的笔法,描绘了一位画梅高手的超凡技艺和洒脱性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用神话般的开场,把画梅比作神迹:画家的笔像夜饮灵潭的玉龙,喷出的墨点变成纸上绽放的梅花。那位骑牛吹笛的"煮石翁"(可能指传说中的仙人),五百年来精神不灭,暗示画家继承了这种仙逸传统。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画梅过程:画家像喝醉般眼神迷离却精神饱满("神洋洋"),闭着眼都能感知梅花的生长规律,挥笔就能画出千百姿态各异的梅花。这里用"枝头明月作罗帐""倒骑蝴蝶入罗浮"等奇幻想象,把画梅过程比作一场穿越花海的梦境。

最后部分转向现实场景:在虎山桥畔,两位高手(诗人和画家)执手相谈,他们的才华如同凌空的梅枝般遒劲。诗人自嘲头发未白却已得狂名,表示对世俗繁华(画船粉黛)毫无兴趣,只爱青山与酒。结尾发出邀约,希望能与知己同游太湖缥缈峰,畅谈人生。

全诗最妙的是把绘画艺术与神话幻想交融:画梅不再是简单创作,而成了沟通天地的仙术。诗人用"喷珠玑""花海云涛"等夸张比喻,把静态的绘画变成动态的奇幻世界。最后回归现实时的洒脱宣言,又展现了传统文人对艺术纯粹性的追求——真正的创作不需要观众喝彩,只需知己相逢,青山对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