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嘲江子
江生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
博物岂惟精尔雅,识字何止过扬雄。
古心已出丘索上,邃旨或与神明通。
求深索隐苦不置,一言忌使流俗同。
令弟大篆逼钟鼎,绝艺耻作斯邕等。
生也为文遣弟书,一出皆称二难并。
纵有楚史不可读,满堂观者徒张目。
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扪腹。
君不见好丑从来安可期,豪杰有时翻自疑。
伯牙竟为知音惜,卞氏能无抱璞悲。
请君宝此无易辙,圣人复起当相知。
博物岂惟精尔雅,识字何止过扬雄。
古心已出丘索上,邃旨或与神明通。
求深索隐苦不置,一言忌使流俗同。
令弟大篆逼钟鼎,绝艺耻作斯邕等。
生也为文遣弟书,一出皆称二难并。
纵有楚史不可读,满堂观者徒张目。
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扪腹。
君不见好丑从来安可期,豪杰有时翻自疑。
伯牙竟为知音惜,卞氏能无抱璞悲。
请君宝此无易辙,圣人复起当相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位叫江生的怪才形象,同时探讨了才华不被理解的普遍困境。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怪才形象(前12句)
- 开篇就说江生写文章风格奇特到让人摸不着头脑,像行走的百科全书,连古代文字专家扬雄都比不上。
- 他研究的东西特别深奥,像是能通神灵,写出来的文章故意不和世俗相同。
- 他弟弟是书法天才,兄弟俩一个写怪文一个写古字,配合起来让人惊叹却看不懂。
- 面对年轻人的嘲笑,江生只是摸着肚子不说话,显得很淡定。
2. 哲理转折(中间4句)
- 用"君不见"转折,指出一个深刻现象:好坏标准说不准,连豪杰都会自我怀疑。
- 就像伯牙摔琴为知音,卞和献玉反被砍脚,天才常常不被理解。
3. 结尾劝勉(最后2句)
- 劝江生保持本色,就算现在不被理解,将来总有圣人会懂他。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
- 用"满堂观者徒张目"这种生动画面,表现众人看不懂的尴尬
- "生也不言但扪腹"这个动作描写,活画出主人公的从容
- 把"伯牙摔琴""卞和献玉"两个典故用得自然贴切
- 在调侃中藏着严肃思考:真正的才华往往超前于时代
本质上是在说:与众不同的人难免被嘲笑,但时间会证明价值。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共鸣,就像很多科学家、艺术家生前不被理解,死后才被认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