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吟

锦城缬林擅春色,名花一枝香一国。
照眼红妆绝代姿,笑风泣雨情无极。
天然艳冶去雕饰,匀粉施朱净如拭。
银烛高烧金屋深,护持凭仗东君力。
满院春阴作寒食,游丝穿柳当风织。
紫燕衔飞上画梁,纷纷蝶散雕阑北。
惜春底事争相忆,冉冉春光惜不得。
香霏阁上卷帘看,杜宇啼残暮云黑。

现代解析

这首《海棠吟》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海棠花盛放时的绝美姿态和短暂春光带来的惆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海棠的惊艳之美(前八句) 开篇用"锦城缷林"(成都锦绣般的花林)营造繁华春景,突出海棠"一枝香一国"的王者风范。诗人用"红妆绝代"形容海棠像盛装美人,既有"笑风"的明媚,又有"泣雨"的娇柔。最妙的是"天然去雕饰"的描写——海棠的美不需要人工修饰,就像素颜美人擦去脂粉后反而更显纯净。夜间场景中,银烛金屋的富贵气象暗喻人们像呵护珍宝般爱护海棠。

第二层:春日的灵动画面(中间四句) 镜头转向整个庭院:寒食节(清明前)的微凉中,柳絮像游丝般在风中交织,紫燕掠过画梁,蝴蝶从雕栏边飞散。这些动态描写用燕子、蝴蝶的翩跹反衬出海棠的静美,同时暗示春天即将流逝。

第三层:惜春的深沉感慨(最后四句) "惜春底事争相忆"道出人类永恒的情结——明知留不住春光却偏要追忆。香霏阁(充满花香的楼阁)上卷帘远望的细节,带出黄昏杜宇(杜鹃鸟)啼血的意象,用"暮云黑"的压抑色调收尾,将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化作视觉冲击。

全诗的精妙在于:表面写海棠,实则写人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复杂感受。诗人像摄影师般捕捉了海棠从盛放到凋零过程中的光影变化,又像心理学家般刻画出"惊艳-留恋-怅惘"的情感曲线。特别是把花的命运与鸟啼、暮云等意象交织,让自然景物成为情感的代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