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县谒孟夫子
邹峄城南二三里,土垣茅屋多倾圯。
岿然丹垩庙貌存,云祀邾公孟夫子。
夫子生当战国年,凋残圣绪已如线。
砥柱澜回洙泗脉,分庭礼抗侯王前。
提醒人心起大寐,直在鸡鸣夜气先。
谁云五世泽旋改,绝学微言开万代。
千秋遗像切瞻依,岩岩璧立风犹在。
散步庭除重所思,森森桧柏影参差。
修干昂霄枝复偃,谡谡清风晚更吹。
奔涛似听风雷走,夭矫尽作虬龙姿。
乔木由来称故国,鬼神呵护有如斯。
君不见死士垄,犹胜生王头。
贵贱枯荣总一邱,何物人间称不朽,宫墙宇宙共悠悠。
又不见当日雪宫与齐囿,独乐何知民疾首。
只今芳草尽离离,惟见牛羊牧竖走。
夫子屈伸道合时,位是宾师身布衣。
后车未厌传餐侈,滕馆从教窃屦疑。
始知众人不识,道固委蛇。
我来稽首亲瞻百世师,何必闻风想惠彝(惠彝,抄本作“惠夷”。)。
岿然丹垩庙貌存,云祀邾公孟夫子。
夫子生当战国年,凋残圣绪已如线。
砥柱澜回洙泗脉,分庭礼抗侯王前。
提醒人心起大寐,直在鸡鸣夜气先。
谁云五世泽旋改,绝学微言开万代。
千秋遗像切瞻依,岩岩璧立风犹在。
散步庭除重所思,森森桧柏影参差。
修干昂霄枝复偃,谡谡清风晚更吹。
奔涛似听风雷走,夭矫尽作虬龙姿。
乔木由来称故国,鬼神呵护有如斯。
君不见死士垄,犹胜生王头。
贵贱枯荣总一邱,何物人间称不朽,宫墙宇宙共悠悠。
又不见当日雪宫与齐囿,独乐何知民疾首。
只今芳草尽离离,惟见牛羊牧竖走。
夫子屈伸道合时,位是宾师身布衣。
后车未厌传餐侈,滕馆从教窃屦疑。
始知众人不识,道固委蛇。
我来稽首亲瞻百世师,何必闻风想惠彝(惠彝,抄本作“惠夷”。)。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拜访孟子故里邹县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孟子思想和人格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历史、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来到邹县,看到孟子故居的破败景象,但孟子的庙宇依然庄严屹立,象征着其思想的不朽。诗人感慨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那个时代礼崩乐坏,圣人的思想几乎断绝,但孟子却像中流砥柱一样,挽救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诸侯分庭抗礼,坚守道德与礼教。
接着,诗人赞扬孟子唤醒人心,就像鸡鸣唤醒黑夜,率先引领人们回归正道。尽管五世之后,世道变迁,但孟子的思想和学说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影响深远。诗人瞻仰孟子的遗像,感受到其风骨依然存在,仿佛他的精神与天地共存。
诗人在庙宇中散步,看到参天的桧柏树影婆娑,树干的挺拔与枝叶的低垂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孟子思想的永恒。诗人认为,这些古老的树木象征着故国的历史,而孟子的思想则得到了神明的庇护,历经千年而不衰。
然后,诗人通过对比死士的坟墓与生前的荣耀,反思了人生的贵贱枯荣。他认为,人间的富贵荣华终将逝去,唯有像孟子这样的圣人思想,才能与宇宙同在,永远流传。诗人还提到古代的雪宫和齐囿,这些昔日的奢华场所如今已化为荒草,牛羊在其中放牧,象征着权势与享乐的短暂。
最后,诗人总结了孟子的处世之道。孟子虽为布衣,却能以宾师的身份与诸侯交往,既保持道德的高尚,又不失灵活。诗人认为,孟子的智慧超越了常人的理解,他的思想深邃而曲折。诗人通过瞻仰孟子,感受到他的伟大,认为不必再去追寻其他圣贤,因为孟子的思想已经足以成为后世的楷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孟子故里的景象,表达了对孟子思想的敬仰,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思想的永恒,强调了道德与智慧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历史的对比和哲理的思考,传达了对圣贤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