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赏牡丹

暖风动地群芳悦,十里香畦怒苞决。
蒸云炙日不胜春,坐见檀心一夜发。
绿叶枝疏翠箔搴,天香国色各争妍。
杨妃睡起娇无力,鹦鹉杯中紫气度。
碧槛雕阑十二重,牢锁春风不遣去。
青莲学士昔挥毫,赋就清平调独高。
姚黄魏紫黯无色,妒杀花前宫锦袍。

现代解析

这首《扬州赏牡丹》描绘了春日牡丹盛开的壮丽景象,以及人们对这美景的欣赏与赞叹。

首先,诗中“暖风动地群芳悦,十里香畦怒苞决”描绘了春风吹拂下,大地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场景。特别是牡丹,在春日的暖阳下,花苞迅速绽放,香气四溢,仿佛十里之外都能闻到。这里“怒苞决”形象地表现了牡丹花开的迅猛和热烈。

接着,“蒸云炙日不胜春,坐见檀心一夜发”进一步强调了春日的温暖和牡丹的迅速盛开。在阳光的照耀下,牡丹花仿佛一夜之间就绽放了,展现出它那独特的美丽。这里的“檀心”指的是牡丹花的花心,形容其颜色和质地如同檀木一般高贵。

然后,“绿叶枝疏翠箔搴,天香国色各争妍”描绘了牡丹花的枝叶和花朵。绿叶稀疏,衬托出花朵的艳丽;牡丹花的花瓣如同翠绿的绸缎,展现出其高贵的品质。同时,牡丹花的香气和颜色都堪称国色天香,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接下来,“杨妃睡起娇无力,鹦鹉杯中紫气度”用杨贵妃的娇媚来比喻牡丹花的美丽。杨贵妃睡醒后娇弱无力的姿态,与牡丹花在春风中摇曳的姿态相映成趣。而“鹦鹉杯中紫气度”则进一步强调了牡丹花的紫色花瓣,如同紫气东来,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最后,“碧槛雕阑十二重,牢锁春风不遣去”描绘了人们为了欣赏牡丹花而搭建的栏杆和亭台。这些建筑精美绝伦,仿佛要将春风锁住,不让它离去,以便人们能够长时间地欣赏这美丽的牡丹花。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盛开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美好和人们对这美景的喜爱。同时,诗中也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得牡丹花的美丽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家玉

(1615—1647)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