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乌石驿

云起乌石峰,雨洒紫溪岭。
孤馆如山深,愁人觉宵永。
灯花剪复开,风竹乱不整。
清晨渡闽关,南斗落衣领。
好写度关诗,点笔题石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愁绪,同时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

开头两句“云起乌石峰,雨洒紫溪岭”写的是山间风云变幻的景色,乌云笼罩山峰,雨水洒落溪岭,给人一种压抑又壮阔的感觉。

“孤馆如山深,愁人觉宵永”写的是诗人住在深山里的驿站,孤独感让他觉得夜晚格外漫长。这里的“孤馆”和“愁人”直接点出了他的寂寞和忧愁。

“灯花剪复开,风竹乱不整”进一步烘托了夜晚的凄凉——灯花剪了又亮,暗示诗人辗转难眠;风吹竹林,枝叶凌乱,就像他纷乱的心绪。

最后四句写天亮后的情景:“清晨渡闽关,南斗落衣领”是说清晨时他渡过闽关,抬头看见南斗星低垂,仿佛要落到衣领上,既点明时间,又展现了天地的辽阔。最后两句“好写度关诗,点笔题石笋”则表达了诗人的兴致——他被眼前景色触动,想写诗记录,甚至想在石笋上题字,说明愁绪虽在,但自然之美仍让他心生诗意。

整首诗通过夜雨孤馆、风竹灯影、清晨关山等画面,把孤独、愁闷与壮丽景色结合,既表达了羁旅之愁,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语言简洁,画面感强,让读者能感受到那份孤独中的诗意。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