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蒋山送屠寺丞
方山在其南,破山在其北。
中维郁然高,失却两山色。
昔人云龙蟠,信矣甚奇特。
神灵乐幽栖,后世姓初易。
其阳筑坛场,高帝始建国。
是时昭瑞应,香雾俄四塞。
终然作陵园,万古奠南极。
至今五色云,变化在顷刻。
迢迢太平堤,高出如膂脊。
行人睇层峰,势压厚地侧。
陟官喜南行,拭目此亲觌。
棘寺拄笏时,公馀幸閒隙。
丞其不负子,终朝翠千尺。
中维郁然高,失却两山色。
昔人云龙蟠,信矣甚奇特。
神灵乐幽栖,后世姓初易。
其阳筑坛场,高帝始建国。
是时昭瑞应,香雾俄四塞。
终然作陵园,万古奠南极。
至今五色云,变化在顷刻。
迢迢太平堤,高出如膂脊。
行人睇层峰,势压厚地侧。
陟官喜南行,拭目此亲觌。
棘寺拄笏时,公馀幸閒隙。
丞其不负子,终朝翠千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蒋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
首先,诗词开篇描述了蒋山的位置和地貌。方山在南,破山在北,中间的蒋山高耸入云,几乎遮掩了其他两山的景色。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蒋山的雄伟和独特。
接着,诗词提到了蒋山的历史传说。古人说蒋山像一条盘踞的龙,作者认为这个说法非常奇特且有道理。这里用龙来比喻蒋山,赋予了它神秘和神圣的色彩。随后提到神灵喜欢在这里栖息,后世的姓氏也因此改变,暗示了蒋山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诗词的中间部分提到在蒋山的南面修建了坛场,高帝在这里建立了国家。当时出现了吉祥的征兆,香雾弥漫,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最终,这里成为了陵园,万古以来一直守卫着南方。这里通过历史的叙述,展现了蒋山在国家兴衰中的重要角色。
接下来,诗词描绘了蒋山的自然景观。五色云彩在顷刻间变化,太平堤高高耸立,像脊背一样。行人仰望山峰,感觉山峰仿佛要压倒大地。这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蒋山的壮丽。
最后,诗词转向对未来的期待和友人的祝福。作者高兴地看到友人将要升职南行,期待他能亲眼看到这些美景。作者提到友人在官场之余有机会欣赏这些景色,希望他不要辜负这片美丽的土地,终其一生都能享受这片翠绿的景色。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托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蒋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展现了它的壮丽和神圣,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蒋山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