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右之此静轩

卜居无喧寂,尚论心所宗。
山林苟不静,亦与朝市同。
闻君南窗下,寄傲乐无穷。
曲肱有馀趣,战胜纷华中。
好风从何来,吹子庭前松。
清琴时一弹,浊酒尊不空。
颇恨道里赊,不得往相从。
人事矧好乖,我心何时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内心宁静的理想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隐居生活的羡慕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开头四句是核心观点:选择住处不在于外在的喧闹或寂静,而在于内心的追求。如果内心不平静,就算住在山林也和闹市没区别。这里用对比手法强调"心静"的重要性。

中间八句生动描写朋友的生活:在南窗下自得其乐,弯着手臂当枕头都觉得有趣,在纷扰中保持超然。清风吹拂松树,弹琴喝酒,充满闲适情趣。通过"好风""清琴""浊酒"等具体意象,营造出悠然自得的画面。

最后四句表达遗憾:恨距离太远不能同住,现实总与愿望相违,内心难以平静。用"恨""不得""何时"等词,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全诗亮点在于:1)提出"心静则地静"的生活智慧;2)用喝酒弹琴等日常细节展现隐逸之乐;3)结尾的转折加深了情感张力。诗人通过赞美朋友的隐居生活,反衬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抱怨更有感染力。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