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白观泉图
我所思兮在匡庐,锦袍仙人玉不如。
香炉五老半天上,旭日照耀金芙蕖。
仙人倒披云锦袍,浩气直压秋崖高。
人间斗酒醉不得,手挽银河翻雪涛。
一朝召入金銮殿,曾与龙颜醉中见。
谁知白玉点青蝇,不顾昭阳忤飞燕。
紫皇案前五色麟,掉头蹋遍名山春。
若非九天写下千尺水,何以荡涤胸中尘。
千年风骨何人画,仿佛屋梁明月夜。
骑鲸东海若相逢,大笑长歌呼白也。
香炉五老半天上,旭日照耀金芙蕖。
仙人倒披云锦袍,浩气直压秋崖高。
人间斗酒醉不得,手挽银河翻雪涛。
一朝召入金銮殿,曾与龙颜醉中见。
谁知白玉点青蝇,不顾昭阳忤飞燕。
紫皇案前五色麟,掉头蹋遍名山春。
若非九天写下千尺水,何以荡涤胸中尘。
千年风骨何人画,仿佛屋梁明月夜。
骑鲸东海若相逢,大笑长歌呼白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狂放不羁的仙人形象,通过夸张浪漫的手法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八句)是李白在庐山的仙人形象。诗人用"锦袍仙人""倒披云锦袍"等描写,把李白比作穿着华丽仙衣的世外高人。香炉峰、五老峰这些庐山著名景点被写成仙境,旭日照耀下像金色莲花般灿烂。这里特别用"手挽银河翻雪涛"的夸张想象,表现李白豪饮时仿佛能操控自然的力量。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写李白在朝廷的遭遇。虽然被皇帝召见共饮,但很快就像纯洁白玉被苍蝇玷污般遭到谗言,暗指杨贵妃(飞燕)的排挤。这里用"五色麟"比喻李白的才华,说明他最终选择离开朝廷,游历名山大川。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是诗人对李白的追慕。用"九天写下的千尺水"比喻李白豪迈的诗篇,认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洗涤心灵。结尾想象如果遇到李白,要和他痛快畅饮,呼应开篇的豪饮场景。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自然景观与李白形象完美融合:银河变成他手中的酒浪,山峰化作他的背景板。通过"倒披衣袍""手挽银河"这些违反常理的动作,塑造出一个突破世俗约束的诗人形象。最后用"骑鲸东海"的典故,把李白写成遨游天地的仙人,突出了他追求自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