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

疏林依古渡,故国绕长川。
去水乱缠石,遥山翠贴天。
山猿堪有泪,沙鸟愧閒眠。
何处传羌篴,偏能到客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傍晚的苍茫景象,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交织,传递出漂泊游子的孤寂与乡愁。

前四句像用镜头缓缓扫过江边:稀疏的树林依偎着古老渡口,蜿蜒的江水环绕着故土。湍急的水流拍打着乱石,远山青翠得仿佛贴在了天边。这些画面看似写景,实则暗藏情绪——"古渡""故国"暗示着对往事的追忆,"乱缠石"的江水就像诗人理不清的愁绪。

后四句转入情感抒发:山中的猿啼声仿佛在哭泣(古人常以猿啼象征悲凉),沙滩上的水鸟悠闲安眠,反而让漂泊的诗人感到惭愧。忽然不知何处传来羌笛声(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乐器,常代表思乡),偏偏飘到了异乡客的身边。这里用猿鸟反衬自己的不安,用突如其来的笛声点破乡愁,就像在我们想家时突然听到故乡的小调一样触动心弦。

全诗妙在把无形的愁绪化作可见的山水、可听的猿啼笛声,让读者能通过具体画面感受到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苍凉。特别是最后羌笛的出现,就像电影里的画外音,一下子把前面所有景物都染上了思乡的色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