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怀黄晦木 其二

研墨作君书,踟蹰过半夜。
踟蹰欲何为,窥盎复视架。
想君卧破屋,镫火穿壁罅。
岂无木绵衣,未冬先典夏。
但用江西窑,莫求哥定斝。
但搭日行船,不怕长安坝。
姜桂性不移,物理渐轻赦。
曾约石榴红,襆被到寒舍。
忽忽篱豆黄,梧桐叶相藉。
吾亦苦痁鬼,中虚变暴下。
至今两颊窊,时时复洞泻。
内伤脾胃病,饮食颇难化。
五心一烦热,便忆冰与蔗。
引领黄昏汤,来起此番炙。
泥水绝高名,读书兼猎射。
从来霜雪姿,不向北风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朋友黄晦木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关怀和生活的烟火气。

前半段像在唠家常:诗人半夜研墨写信,犹豫着该说些什么。他想象朋友住在漏风的破屋里,冬天没到就把厚衣服当掉了换钱,于是贴心提醒朋友"用普通江西瓷碗就行,别追求名贵酒器""搭白天的船更安全"。这些细节透露出对朋友清贫生活的疼惜,也展现了两人不拘小节的真挚友情。

中间部分带着歉疚:原本约定石榴花开时相聚,结果自己病倒了(像被疟疾鬼缠身),上吐下泻脸都凹了,只能靠冰蔗糖水缓解。这里用"五心烦热"形容发烧,用"黄昏汤"指代中药,把病痛写得生动又带着幽默。

最后是温暖的鼓励:称赞朋友像耐寒的松柏,虽过着清贫的耕读生活("泥水绝高名"指放弃功名),但骨气从不向困境低头。这个比喻既是对朋友的赞美,也暗含着自己的人生态度。

全诗就像冬夜里围炉夜话,有生活窘迫的叹息,有病中苦趣的调侃,更有寒门文人相濡以沫的温暖。诗人用"木绵衣当夏""江西窑"这些日常物件,用"痁鬼""暴下"这些口语化表达,把知识分子清贫却坚韧的形象刻画得格外鲜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