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山源和尚归闽

寻思六十蒿枝拂,如何再得一顿吃。
此是临济住后时,黄檗棒头痛的的。
寻思昔日曾行脚,未离南方已先错。
此是天平住后时,西院清风顿销铄。
此时人是彼时人,去时路是来时路。
老源胸中只自知,却道古人恰相似。
二月江湖春水生,拈得乌藤先我行。
得大愚力黄檗力,且听住后真消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一位叫源和尚的僧人回福建的故事,但里面藏了很多禅宗的智慧。我用大白话给你拆解:

1. 开头的棒喝
"六十蒿枝拂"说的是禅宗用棍棒点醒弟子的传统,"再得一顿吃"是幽默说法——老和尚挨了这么多"棒喝"还没开悟吗?这里用临济、黄檗两位禅宗大师的典故,暗示修行就像挨打,痛过才能悟道。

2. 修行的误区
说源和尚以前云游时"未离南方已先错",就像天平和尚(另一位高僧)的弟子西院,自以为有悟性反而迷失。这是在说:很多人刚开始修行就觉得自己懂了,其实走偏了。

3. 人生的循环
"此时人是彼时人"这段最妙——你以为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不同了?其实人还是那个人,路还是那条路。就像老源和尚,嘴上说"我和古人差不多",其实心里明白自己差得远呢。

4. 春天的启程
最后画面转到二月春水,老和尚拄着乌藤杖先行。提到大愚、黄檗两位禅师,是祝福他:带着前辈的智慧上路吧,真正的开悟消息("住后真消息")还在后头呢!

全诗精髓
用送别写修行,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 修行要像挨棒子,痛过才懂真谛
- 别急着说自己开悟,容易走偏
- 人生看似在前进,其实是在循环中成长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春水初生时老和尚独自上路,暗示修行就像春天——看似重复,其实每年都是新的开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