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O。E。君携兰归国(1931年)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鲁迅1931年写给日本友人携兰花归国的赠别诗,用兰花为意象,表达了对当时中国黑暗现实的愤懑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用辛辣的香料(椒)被焚、芳香的桂树被折断,比喻当时中国正直之士遭受迫害,而"佳人老"暗示志士仁人在压迫中耗尽青春。只有兰花(素心是兰花的别称)还能在幽僻的岩石间保持高洁,这既是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也暗喻少数人仍在坚持气节。

后两句"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意思是:我怎么会舍不得把兰花的芬芳送给远行的你呢?只是我的故乡(中国)现在如同醉汉般昏聩,遍地都是荆棘(象征社会黑暗)。"荆榛"与首句的"椒焚桂折"形成呼应,强化了社会环境的险恶。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个人友谊放在时代背景下:在"众人皆醉"的环境中,依然坚持赠送象征高洁的兰花,既是对友人的珍重,也暗含"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孤傲。鲁迅用兰花这个传统意象,既符合赠别场景,又赋予其对抗黑暗的新含义,短短四句既有离情,又有对时代的控诉,展现出凝练而深沉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