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春日场景,充满了宁静的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写春日雨后的景象:斑鸠鸟的叫声渐渐停歇,稀疏的雨点还在飘落。春天的阴云淡淡地笼罩着,白昼开始变长。这里用"唤歇"形容鸟声,仿佛鸟儿在互相呼唤着休息,很有画面感。
后两句转到诗人自己的生活:早晨衙门的工作结束后,整天都没有什么要紧事。于是就在山间小屋的窗前,悠闲地读上几卷书。这里的"晓衙"点明诗人是个官员,但公务清闲;"山窗"则暗示他住在幽静的山间。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既有公职在身,又不被公务所累;既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又能沉浸于读书的乐趣。诗人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把这种闲适自得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春日里的宁静与满足。
潘希曾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